冷却塔施工简述
冷却塔施工采用无围檩三角架倒模工艺,在75d的时间内便完成了66板筒体的全部混凝土的浇筑,工程质量优良。使用该工艺进行冷却塔施工,降低了工程成本,改善了劳动条件,加快了冷却塔施工进度,取得了很好的冷却塔施工效果。
0、工程概述
义煤集团跃进2×50MW电厂为国家“双高一优”技术改造项目,冷却塔施工工程建筑高度90m,淋水面积3500m2,采用环形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整个塔筒侧立面呈双曲线形状。塔筒底部直径67.886m,顶部直径40.477m,喉部直径38.802m,筒壁混凝土厚度由500~140mm渐变。
1、无围檩三角架倒模设计
(1)模具由内外模板、预制混凝土套管垫块和Φ16mm对拉螺杆组成。①模板配置3层,每层高
度为1300mm,由A、B2种型号组合而成。A型模板在下部,B型模板在上部,专用模板如图1所示。
②模具要求:使平面矩形模板能满足冷却塔施工曲面锥壳曲率;具有一定的刚度,能满足混凝土成形需要。
(2)三角架由水平杆、水平连杆、竖杆、斜杆、顶杆、斜向支撑组合而成。①水平杆采用N60mm×5mm角钢,长度1400mm;水平连杆采用N45mm×4mm角钢,长度1100mm;竖杆采用N65mm×5mm角钢,长度1300mm;斜杆采用N50mm×4mm角钢,长度1750mm;顶杆和斜向支撑采用Φ32mm
×5mm无缝钢管,长度1500mm。各构件分别采用不同规格的材料制作,便于冷却塔施工时的区分,各构件间全部用M16螺栓连接。②围护栏杆选用Φ20mm钢管,直接插于焊接在水平杆端部的短钢管中,水平栏杆选用Φ10mm钢筋围护于钢管上。③三角架的选用主要取决于翻模模板的宽度、高度以及施工操作面的宽度。既要能适应筒体曲率的需要,又考虑到架体杆件模板通用和轻便的需要,还要考虑强度和刚度的需要。
(3)倒模结构如图2所示。
2、主要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内模及内三角架安装→内模上沿半径初步找正→绑扎钢筋及预埋件固定→安装外模及脚手架→模板找正→浇筑混凝土→拆除最下层内模及三角架→拆除最下层外模及三角架。
(2)模板安装。先安装内模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安装外模板。内、外模板采用M16对拉螺栓加固,并加混凝土套管保证筒壁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内外模下边沿必须用水准仪找平,利用原有人字柱施工用脚手架作为加固承载结构,其他层模板利用下层三角架作为承载结构。模板半径由专人找正、拉钢尺控制,喉部以下外模上口为准,喉部以上以内模为准,同时根据壁厚分别控制内(外)模。模板安装就位后,用支撑进行临时固定,根据测量的半径值调整支撑的长度和角度或螺栓孔的位置,使模板上口半径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内外模在环向应对齐,外模安装前应进行施工缝清理,用压风吹净杂质和浮尘,在安装过程中不得有垃圾、木屑、纸屑等落入施工缝中,并应及时正确地绑好钢筋和保护层垫块。三角架应内外侧同时安装,三角架在安装前需通过调整斜撑杆长度来调整脚手架的角度,使安装后的脚手架顶面保持水平,就位后的三角架在没有装上顶撑及环向水平连杆前不得作为受力支架使用,对拉螺栓及所有杆架间的连接均应紧固,并配置双螺母。
(3)三角架安装。先穿上对拉螺栓,固定模板、竖杆,再安装三角架,用顶杆和可调斜向支撑加固,最后铺上木走道板,安上栏杆和吊栏,挂上安全网。可调斜向支撑,在喉部以下时,只用于内三角架处,喉部以上用于外三角架处,吊栏应挂在第二层三角架上。三角架为3层,在下层混凝土达到6MPa时即可拆除底层三角架翻至上层,逐层周转使用。三角架之间环向要稳定连接,每层连成整体,并使上层的施工荷载和混凝土自重传达到下层的三角架和筒壁上。
(4)对中找正。对中找正系统由中心吊盘、紧线器、线坠、导向滑轮和坐标盘等组成。线坠悬挂在中心吊盘上,线坠对中通过紧线器在地面控制。为减少中心吊盘提升的次数,半径拉尺多为斜长读数,计算斜半径。提升一次中心吊盘,可以进行2~3层模板半径的测量,节省线坠对中的工作量,有利于保证测量精度。线坠对中易受风、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在拉尺检验模板半径时,线坠处须设专人监控是否对中,线坠与坐标盘中心的偏差应控制在20mm以内。为了避免差错,拉尺检验后可用目测法复验,以避免拉尺检验由于读尺错误或线坠偏中造成超出允许范围的偏差。
(5)混凝土浇筑。为加快混凝土的施工进度,20板以下混凝土运输使用输送泵,以上采用QTZ63塔吊运输。混凝土浇筑时选择2个方向相背进行,并采用推浪式均匀分3层连续浇筑,即第1层浇筑3~4m,再浇筑第2层、第3层,并使3层混凝土之间保持一斜面,接着重复以上过程连续向前推进。
(6)模板拆除。当底层混凝土强度达到6MPa以上时,借助于悬挂于上层三角架上的吊篮,拆除底层三角架和模板,其顺序为:拆除内顶杆→拆除内水平连杆→松动对拉螺栓→拆除内三角架→拆除内模板→拆除外水平杆→拆除外三角架→拆除外模板→抽出对拉螺栓→对拉螺栓孔封堵。当筒壁施工至喉部以上时,模板拆除的顺序应由外到内。